養好奶牛,飼養者必須掌握好奶牛飼養管理的一些基礎知識,熟悉奶牛習性、消化利用飼料和產奶等方面的特點,掌握觀察奶牛是否生病,是否發精,是否臨近分娩等技能和方法,明確自己怎樣做才能照顧好奶牛,這些基礎知識要在實踐中活學活用。1、溫度
奶牛對溫度耐寒不耐熱,對高溫、高濕,寒風特別敏感。奶牛適應的環境溫度 5℃—21℃(犢牛10℃—24℃),最適宜的環境溫度10℃—15℃,(犢牛17℃),耐受范圍-15℃—26℃,氣溫低于-15 ℃,尤其是高于26 ℃時采食量和產奶量下降,與氣溫 15 ℃比較,高于26 ℃,產奶量下降 25%,高于 35℃,產奶量下降50%。空氣相對濕度以50%—70%為宜,夏季相對濕度超過75%,產奶量明顯下降,冬季風力達到5級以上,產奶量明顯下降。
2、視覺
奶牛的視野角度大概能看到她們周圍 300°的物體,奶牛的眼眶距寬,可看到廣大的全景視野,稍稍轉動頭部,就能看到身體周圍的任何事物,只有體軀正后方(臀后)一小塊地方的景物在視野之外,稱為“盲區”。但奶牛僅僅對正前方有3D視覺。只有在這個方向上她們能很好的估計距離。用固體障礙物或門擋住她們的視線可以減少處理時的應激。奶牛也能看到顏色,當有突然的顏色改變,奶牛就不肯前進了,她們通過衣服的顏色來認人。
3、味覺
奶牛舌頭上有味蕾,可分辨食物的味道。在犢牛的開食料中適當咸味劑或甜味劑,可誘使提早采食飼料。有研究發現,在育肥小公牛飼料中加點醬油,也具有提高采食量的效果。當飼喂非蛋白氮類飼料(如尿素)時,輔以糖蜜、糖漿等,既可改善適口性,又可增加能量。
4、嗅覺
當風速5km/h、相對濕度為75%時,奶牛能嗅到(上風)3km以外的氣味;而當風速達8km/h時,奶牛能嗅到(上風)10km以外的氣味。奶牛的擇食、交配、護犢、合群等行為都與嗅覺有著密切關系,奶牛對血腥味有恐懼應激表現,可降低生產性能,所以在屠宰和治療的時候盡可能遠離牛群。
5、合群和仿效行為
奶牛是群居的動物,若干母牛在一起組成一個牛群時,開始有相互頂撞現象,但一周后就能合群。母牛在運動場上往往三、五頭在一起結幫合隊,但又不是緊靠在一起,而是保持一定距離。單獨離群后會受到很大的應激,比如已經發現單獨待在栓系式牛舍中的奶牛的牛奶白細胞會增加。等級制度在奶牛群中是存在的,通常是體型大而強壯的牛統治體型小而瘦弱的牛,年長牛統治年輕牛,具有攻擊性的牛統治溫馴的牛,先入群的牛統治后入群的牛。
仿效行為和合群行為互為因果。當奶牛相互模仿,它們就會聚集在一起;而作為一個群體,當它們一同行動時,就必須靠仿效行為相互制約。當一頭牛開始從牛舍或牧場走向擠奶廳時,其它牛會跟著走;而其它牛跟著走,第1頭牛就會繼續走下去。在飼養管理中利用奶牛的這一行為特點,使奶牛統一行動,大大節約了勞動力成本。
6、好奇行為
奶牛不怕生人,不但不怕還表現出好奇性,當你經過牛舍飼槽前,它會立即抬頭觀望,甚至伸頭與你接近,好像表示歡迎。當你站在運動場邊,發出吆喝聲或敲打鐵欄桿發出聲響時,運動場內的母牛往往會迅速跑過來圍觀,年齡越小的牛好奇性越強。有時當獸醫在運動場內給牛治病時,其它牛也往往跑過來圍觀。
7、性行為
母牛發情時體內雌激素增多,并在少量孕酮的協同作用下刺激性中樞,使之發生性興奮,表現精神不安,食欲減退,產奶量下降,不停走動、哞叫,爬跨其它牛,接受其它牛爬跨,尾根屢屢抬起或搖擺,頻頻排尿,外陰充血、腫脹,分泌黏液等。
8、刷拭行為
奶牛有一個嗜好,很喜歡舔舐她們的同伴和被同伴舔舐,舔舐行為是一個正常的行為表現。當舔舐無法得到滿足時,就會對刷拭產生依賴,因此奶牛場需安置一定數量的牛體刷,刷拭的功能是去除身上的糞、尿和寄生蟲,從而保持皮膚和毛發健康。同時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保證奶牛心情的平靜,達到改善動物福利的作用。如果沒有刷子,她們會通過牛床和牛舍中的飼喂圍欄來進行刷拭。這不是我們想要的,因為奶牛可能會因此傷害自身或損壞牛舍設施。
9、其他生理習性
成年奶牛的采食行為每日大概3到5小時,躺臥休息時間12到14小時,飲水量大約60kg/天以上,反芻時間大約7—10小時,泌乳牛每天糞污產生量為60—95kg/頭?天,其中排糞量30~50kg/頭?天,排尿量 15—25L/頭·天,污水量15—20L/頭?天。(白婷)
Copyright ? 2022 甘肅前進現代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隴ICP備2020004712號-1 甘公網安備62070202000746號 XML地圖
技術支持:祥洪科技